一、第三十七回中写海棠诗社及众人吟诗有什么作用

在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中,描述了海棠诗社以及众人吟诗的情景。这一情节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表现当时知识阶层文化精神生活:大观园众女子的诗意生活和精神追求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知识阶层的文化精神生活。

2.展现人物才情和性格:通过海棠诗社的活动,展示了众人的才情和个性特点,如李纨的提议表现出了她的诗情和领导才能。

3.传递人生感悟:通过众人吟诗,传递出对青春和生命或无奈或惆怅或忧戚或得意的种种感悟,这也是《红楼梦》一贯的主题。

4.增强作品悲剧性:人物才情和悲剧命运之间的反差,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。这也是《红楼梦》中一贯的表现手法。

总的来说,第三十七回中写海棠诗社及众人吟诗,起到了丰富小说文化内涵,展现人物才情和性格,传递人生感悟,以及增强作品悲剧性的作用。

二、《红楼梦》中海棠诗社都有谁哪首诗是写的最出色的

《红楼梦》大观园的海棠诗社,由蕉下客探春在初秋季节发起的,因贾芸送了怡红公子宝玉两盆白海棠,故以海棠为社名,以其为题作诗。

白海棠

海棠诗社初始成员共有:贾宝玉,林黛玉,薛宝钗,李纨,贾迎春,贾探春,贾惜春七人。每个人在诗社中皆有别号。稻香老农李纨,自荐社长。

枕霞旧友史湘云第二天到,补作了两首。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凤姐,薛宝琴,邢岫烟和李绮等。

谁才是海棠诗社的第一诗人,哪首诗是写得最出色的呢?

在第三十七回【秋爽斋偶结海棠社】咏海棠诗时,除了社长李纨,迎春,惜春不会作诗外,与其说在其余四人中评选,不如说蘅芜君和潇湘妃子二人之间分伯仲。

海棠诗社的第一次赛诗会,实际上也是宝黛二人的才艺展示赛场。

在钗黛笔下,同一朵白海棠,亦如诗人呈现出不同的美丽。

薛宝钗诗∶珍重芳姿昼掩门,自携手瓮灌苔盆。胭脂洗出秋阶影,冰雪招来露砌魂。淡极始知花更艳,愁多焉得玉无痕。欲偿白帝凭清洁,不语婷婷日又昏。

薛宝钗

此诗里表露出薛宝钗为人稳重低调,不同流合污自有一段清高,如海棠自珍,使白天也深藏不出,本色纯净而沉默。宝钗的风格清淡素雅风格,一点颜色都没有的低调路线,高洁而不高冷,不合俗流但又以礼教自守。

宝钗如诗中海棠高雅素净,但也表现出她在清高之外,有对现实礼教的遵守,她的无语婷婷为一种含蓄兼柔顺。而“欲偿白帝宜清洁”,是向主宰者白帝低首。

林黛玉诗∶半卷湘帘半掩门,碾冰为土玉为盆。偷来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缕魂。月窟仙人缝编袂,秋闺怨女试啼痕。

而黛玉亦如其笔下海棠高冷凄美,不肯与世俗妥协。在她眼中无所谓的权威“白帝”,只有她孤独的背影,在西风中摇曳自赏。

宝钗是“掩门”,而黛玉“半卷半掩”多一分张扬;宝钗用瓦盆土罐,而黛玉冰雪为壤玉石为盆,多了高调中的孤傲,与世俗决裂得彻彻底底,连土都不用。

宝钗只说以冰雪为魂,离不开土壤和盆罐,而黛玉从里到外,从魂到形,都是贯穿以冰雪。

林黛玉

关于钗黛谁第一之争,众人皆以黛玉第一,李纨以社长定薛宝钗。让宝钗的第一,实际上属于客气。

李纨道:“若论风流别致,自是这首;若论含蓄浑厚,终让蘅稿。”探春道:“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。”众人看了,都道是这理。

这李纨知人情世故,为避免宝钗难堪,从尊让客人为先为礼出发,打压自己人。

实际上,除了浪漫的诗意,从诗的技巧来说,黛玉仅仅一句:“偷来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缕魂”,已一骑绝尘了。

林黛玉乃探花郎林如海之女,又得贾雨村当男学生培养,加上绛珠仙子转世性通灵,才情卓越之人。曹翁以《白海棠诗》充分体现了她的性情思想和诗才。因此林黛玉诗首诗,是写得最出色的一首。

宝玉的“出浴太真冰作影,捧心西子玉为魂”,从“捧心西子”看,分明与黛玉心中的白海棠有暗合之处,可见真是知己。

此次平分秋色也好,礼让也罢,总之黛玉才高于众钗是无疑的。宝钗虽有天赋也是聪慧之人,但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,心思不在作诗上,少于精力故不及潇湘妃子了。

菊花

所以到了第三十八回史湘云作东,薛宝钗赞助,拉王熙凤主持,咏菊诗便以黛玉三首为先,李纨说这次无论如何让她拿第一了。之所以第二次才让林黛玉拿冠军,为曹翁欲扬先抑之法。

李纨笑道:“等我从公评来。通篇看来,各有各人的警句。今日公评:《咏菊》第一,《问菊》第二,《菊梦》第三,题目新,诗也新,立意更新,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。"

而第五十回红梅花为题,以薛宝琴诗为上,但邢岫烟一句:"看来岂是寻常色,浓淡由他冰雪中。”也是相当贴合其人性情的,但不及黛玉的白海棠诗出色的。

三、红楼梦37回写海棠社及众人吟诗***有什么作用

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写大观园儿女们结社作诗的种种情景,可以看作是当时知识阶层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。

李纨见有人“抬进两盆白海棠来”,就提议以咏白海棠为诗题。迎春道:“都还未赏,先倒作诗。”宝钗道:“不过是白海棠,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。古人的诗赋,也不过都是寄兴寓意耳。若都见了才作,如今也没有这些诗了。”这句话真是作诗的高论!套用其言来论小说创作,这句话则可以改作“若都要亲身经历了才写,如今也没有一部《红楼梦》了。”

宝玉说李纨对诗“虽不善作却善看,又最公道”,大家都服她的优劣评阅。李纨评:“若论风流别致,自是这首(黛玉诗);若论含蓄浑厚,终让蘅芜稿。”黛玉屈居第二。宝玉说“还要斟酌”,当然是表现他对人和对诗的偏爱。毕竟评诗见仁见智,不可能像判田径赛成绩那样客观。

因结诗社,宝玉想起了湘云,催贾母立刻接她来,与上回结尾湘云临别嘱咐接上了榫。湘云诗思敏捷,言谈间便作了两首,反成“压倒群芳”之作。

结社作诗也可视作文人子弟互相吟咏唱酬活动的艺术写照,只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,经作者重新构思、加工、变形,被写入到了虚构的大观园群芳的趣闻故事中而已。

四、红楼梦:第37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

秋爽斋:探春的住处。在《红楼梦》中对于秋爽斋外景并没有详细的描述,只提到院中种植芭蕉和梧桐,有月夜听雨的意境,这组建筑中有一较大的厅堂名“晓翠堂”。晓翠堂四面出廊,流角飞檐,临沁芳溪。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。东南方土山上有八角亭一座,是园内至高点之一。秋爽斋其中的三间房子没有隔断,这是探春的意思,具有闲云野鹤般的风格。其屋内所布置的陈设突出一个“大”字。陈设典雅,华丽中透着大方。

探春发起结社,邀请宝玉和姐妹们到秋爽斋商议。贾芸送来了两盆海棠。

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看到官宦子弟聚在一起写诗的情景。这里写出有钱人家的孩子,饱读诗书,闲情惬意。

李纨自荐掌棠,黛玉提议众人改名。

李纨——“稻香老农”;(李纨居大观园稻香村,自号稻香老农,到与她与世无争的个性一致。

李纨判词,"春风桃李结子完,到头来谁似一盆兰。如冰水好空相妒,枉与他人作笑谈。")

探春——“蕉下客”(原为秋爽居士,因宝玉提议改);

黛玉——“潇湘妃子”;(探春取)

(因为林黛玉平时爱哭鼻子,所居住的潇湘馆周围又满是竹子,探春巧借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的典故,想将来林黛玉思念林姐夫的时候,那些竹子也必是要变成斑竹的。所以,潇湘妃子这个称号再适合林黛玉不过了。)

潇湘妃子典故:

娥皇女英,又称皇英。长曰娥皇,次曰女英,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,姐妹同嫁帝舜为妻。舜父顽,母嚣,弟劣,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,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。舜继尧位,娥皇女英之其妃,后舜至南方巡视,死于苍梧。二妃往寻,得知舜帝已死,埋在九嶷山下,抱竹痛哭,泪染青竹,泪尽而死,因称“潇湘竹”或“湘妃竹”。自秦汉时起,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,被演变成舜与娥皇、女英的传说。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“湘夫人”。

宝钗——“蘅芜君”;(李纨取)

(宝钗居住的“蘅芜苑”,谐音“恨无缘”)

宝玉——“无事忙”“富贵闲人”;(宝钗取)

(又富又闲,最好理解)

迎春——“菱洲”;宝钗取

(迎春居住的“紫菱洲”)

惜春——“藕榭”。宝钗取

(也是因为住处“藕香榭”)

史湘云本次结社时不在荣府,后来补进,并起名“枕霞旧友”。

诗社名称叫“海棠社”,李纨掌坛作社长,迎春和惜春作副社长,规定每月初二和十六必定在稻香村开社。

探春坚持首次开社应在今日在秋爽斋,李纨建议咏白海棠,迎春抽书定做七言律诗,限“门盆魂痕昏”韵,惜春监场,最后李纨评定“若论风流别致,自是这首,若论含蓄浑厚,终让蘅芜。”

李纨虽最没有才,但是有审美,且公正。

晴雯讽刺秋纹得了“巧宗儿”,表现出她的个性和尊严,又见袭人被王夫人青睐,遂讽刺袭人是“西洋花点子哈巴儿”。

史湘云后补进诗社,做了两首《咏白海棠》,受到众人称赞。

蘅芜苑夜拟菊花题

湘云此时与宝钗关系甚好,宝钗赞助史湘云做东以螃蟹宴名义邀社,晚上两人商议,宝钗建议咏菊花,以菊花为宾,以人为主,虚实结合,并拟出了十二个菊花题。

(在这里觉得宝钗情商高,人也很好。)